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两会(5):河北变机,一个京畿大省的攻坚突围战丨区域大变革

2017-03-11 潘鹏 方塘智库


2017年将是攻坚砥砺的一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大战略都已奠定良好开局,并行至关键的“中盘”之年。

方塘智库长期聚焦区域战略、文化旅游、城市治理等领域研究,在全国“两会”背景下,推出“聚焦两会——棋至中盘,砥砺前行”系列研究文章,针对方塘智库所关注的战略关键词、重点产业、重点省域等进行研究解读,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一家之言。本篇为第五篇。

文丨潘鹏(方塘智库区域战略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我对燕赵大地充满深情。不只因为我在这块土地上工作过,更是因为这是一块革命的土地、英雄的土地,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土地。” 


今年2月26日,在习总书记“2·26”重要讲话发表三周年之际,总书记再次前往河北考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推进脱贫攻坚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工作,并发表了上述讲话。


河北,因位于黄河以北而得名,地处华北平原,东临渤海,内环京津。自古以来,燕赵之地就是华夏文明起源和发展的核心地区之一。从历史的沿革来看,自元代以来,位于燕赵之地核心的北京一直是中华民族的首都所在地,而河北环绕着北京,有京畿之地、畿辅之称,这种独一无二的地缘特征对河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燕赵之地是华夏文明起源和发展的核心地区之一


2017年全国两会的召开吸引了来自全球关注的目光。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改革和跨越齐头并进的当下,此次两会,一系列诸如“去产能”、“脱贫攻坚”、“创新驱动”等理念成为对目前中国经济变革发展中最鲜明的总结和方向。


而这些理念的实施与突破,同样是如今河北实现自身发展的关键。可以说,当前在河北这片土地上,面临着无处不在的困难和障碍,也集聚着无限可能的变革和机遇,河北的发展不仅关于其自身,更将为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指引和希望。

的发展不仅关于其自身,更将为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指引和希望。


1破解发展困境是河北实现突围关键 


2015年,河北省土地面积为18.8万平方公里,分别约是京津两地的11.75倍和15.67倍,地区年末常住人口密度为395.6人/平方公里,相当于京津的0.3倍(北京:1323人/平方公里,天津:1315人/平方公里)。与之相对的是,在2015年河北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6463美元/人,接近京津两地的三分之一。


地缘相亲,却相差甚远。造成河北陷入如此困境的原因是复杂多面的:


其一,从地域文化特点来看,河北受传统农耕文化和人文地缘环境影响,商业意识相对不足,行政色彩和京畿意识较强。


在典型的封建农业社会进程中,重视农业发展,使得燕赵地域农牧业产量持续提升,保证了地域统治的稳定,奠定了农业发展的基础地位。时至今日,河北作为农业大省的贡献仍是不可替代的。但是这样一种观念导致河北省内的商业意识和经济观念较差,经济手段和经验缺乏,市场长期不够繁荣。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珠三角一带的迅猛发展,与其所具有深厚的工商文化底蕴有着一定的联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地域文化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发挥着基础性的引致作用。


河北受传统农耕文化影响较大


同时,由于政治地缘因素的影响,河北长期以来环绕京津,河北形成了一种先国家后自己、虽有不同而自觉协调、重义而轻利的和合精神。这种精神一方面为河北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另一方面使其过于重政治而轻经济,京畿意识较为强烈。


当我们步入河北地界,总是会看到“京津生态屏障”、“京津防护栏”、“北京水源地”等标语字样。可以说,河北省很多工程的建设与发展都在围绕北京而转。


对于“京畿意识”而言,并不能简单地将其归为褒义或贬义,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这样的意识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京畿意识所带来的向心力、大局观和政治意识对于国家的发展与稳定来说,具有尤为重要的积极意义。


但另一方面,由此产生的依赖性,导致地区自主意识和开拓精神欠缺,在推行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的今天,成为河北经济发展的阻碍。


其二,从经济建设特点来看,河北矿产资源丰富,重化工业占比过重,产业结构相对落后。


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往往会出现资源匮乏地区反而比资源丰富地区有着更强的经济实力的现象。也就是说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反向变化,这种现象被一些学者称之为“资源诅咒”。其例证俯仰皆是,例如我国的中西部与沿海地带,世界版图中的拉非与欧美。


河北自然资源分布集中


河北自然资源分布集中,已探明的各类矿产达120种,排在全国前5位的有34种,是国家确定的13个煤炭基地之一,境内有华北、冀东、大港三大油田,累计探明储量27亿吨。正是基于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加之商业化意识较为薄弱,河北不由自主地走上了“靠本地资源推动的内循环经济”和“靠政府主导的投资拉动型经济”发展道路上,依托资源禀赋发展的重化工业、制造业等成为其地方经济建设的重点,在公布的其省内排名前100的企业名单中,近九成来自于此。


2015年,河北省三次产业结构大致为12:48:40,第二产业比重过大导致其在世界经济陷入低迷的当下,经济增长乏力。更为关键的是,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已让这块原本富饶和谐的土地成为众矢之的,不堪重负。


其三,从社会民生发展来看,河北地区城乡公共服务和基础实施建设相对落后,难以形成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


早在20世纪80年代,以罗默和卢卡斯为代表提出了“新增长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将知识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引入增长模型,把经济增长建立在内生技术进步上,以此解释了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和动力源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力资本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入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因此,人才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来说,可谓至关重要。


反观河北,近年来,由于靠近京津,大城市产生的虹吸效应使得河北人口大量流失,地区高层次人才尤为匮乏。造成人才流动不外乎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个人因素,包括收入、住房、家庭等。2015年河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152元,相当于北京(52859元)的一半,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1195元),虽然北京房价近年来涨势迅猛,但是由于河北省内整体收入水平过低,短期对于高层次人才来说难以构成吸引。


二是企业因素,包括企业文化、发展前景、管理制度等。2015年北京市存续企业数量约为120万家,河北省总计约为80万家,且二者间不仅数量悬殊,企业自身实力也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北京总部经济的带动,地区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的优越性不言而喻。


三是社会因素,包括生活环境与民生保障等。就河北现状来看,严重的空气污染成为其最大的发展阻碍之一,在环保部最新公布的2016年全国74个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最差的后十位河北省占据六席,且倒数后四位均来自河北。近年来日益恶化的空气污染,加之同样相对落后于京津的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对于高层次人才来说,离开河北也许成为无奈之中不得不为之的选择。


把握河北当前发展困境的症结所在并非难事,也绝非坏事。河北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阻碍,也是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问题的一个缩影,对于这些问题的反思与解决,必将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崛起腾飞的关键力量。


2河北迎来两大历史性机遇


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将京津冀地区打造成为世界级城市群,成为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阶段最为关键的战略布局和发展目标之一。


对于京津冀地区而言,要实现协同发展,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必须要首先突破三大难题,即:如何在京津冀这个人口经济高度密集地区,通过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区域空间布局,走出一条既破解首都“大城市病”、又能带动周边发展、缩小区域差距的新路子;如何在京津冀这个资源配置行政色彩浓厚、市场机制作用不充分的地区,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构建一套适合跨省际区域协调、合作共赢的新机制;如何在京津冀这个重化工业比重大、资源环境超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任务艰巨的地区,通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模式。


可以说,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点和突破口均在于河北,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部署中,河北面临的机遇远大于挑战。


相较于严重受大城市病困扰的京津两地,河北在空间、区位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优势,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也使得河北在经济、社会两大方面都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提升前景。


从经济建设来看,京津冀协同发展将有助于河北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步伐,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由之前的分析来看,河北当前经济发展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发展方式粗放,重化工业比重过大,经济结构以工业为主,工业以重化工业为主,重化工业又以初级的资源加工型工业为主。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2016年北京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0.6︰19.7︰79.7,调整为0.5︰19.2︰80.3,第二产业占比仍在下降,第三产业占比继续提升。随着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提出与落实,北京现在严控新增项目,不仅疏解存量,而且要求控制增量,由此逐步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加快步伐发挥其地区人才资源优势,以创新驱动引领地方发展。由此来看,北京企业的控制和疏解必将外溢出一系列经济效应,带动河北地区产业的升级转型。


京津冀协同发展实施的三年来,京津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商贸物流等产业逐步向河北转移,以北京现代汽车沧州工厂为代表,京津共有12716个项目落地河北。


京津共有12716个项目落地河北


值得一提的是,在科技创新方面,河北省实施科技园区、创新基地、转化基金、技术市场、创新联盟“五个共建”行动,三年来吸引1350多家京津高科技企业落户河北。同时,河北省与京津合作共建各类科技产业园区55个,创新基地62个,创新平台157个,共支持引进转化京津科技成果550个,仅2016年就有6项京津冀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占全省获奖总量的60%。2016年河北吸纳京津技术成交额达93.2亿元,是2013年的2.4倍,年均增长33.9%。


从社会民生来看,京津冀协同发展将有利于提升河北的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区域之间的差距,为省内集聚人才。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将交通、生态、产业划定为三大重点领域,同时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为其基本出发点。在这样一份明确的实施方案中,随着对京津冀三地功能定位的明确划分,北京将逐步推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基本功能向河北搬迁转移。


对于河北来说,高校和医疗资源的引进比企业的入驻影响将更加深远。在医疗方面,以北京301医院为例,其将肿瘤治疗和研发等功能机构迁至涿州,建立研究基地,促进当地健康产业的发展。在教育方面,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城市学院、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的新校区(或分校区)都已落户河北,正在加紧建设。以北京交通大学滨海学院为例,其落地黄骅直接影响了北汽在沧州的选址,大学的引进对于地方来说,更是促进一个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


不仅如此,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布局还将伴随着2022年京张冬奥会举办步伐的日益临近,对河北经济、社会变革产生乘数效应的巨大影响。2017年1月,在农历丙申猴年即将落下帷幕的时刻,国家主席习近平将新年前的最后一站选在了张家口。可以说,冬奥会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一道,成为河北未来实现突围式发展的重要机遇。


京张冬奥会成为河北未来实现突围式发展的重要机遇


在冬奥会的筹办过程中,建立以京张为核心的快速交通网络和完善举办地基础设施是工作中的重点,这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与理念不谋而合。当前,京张高铁全线开工,崇礼铁路控制性工程已经开工。张家口宁远机场改扩建工程总体规划已完成修编,计划今年下半年开工。雪场输水二期、天然气、垃圾和污水处理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前期工作全面启动。


同时,在产业发展方面,京张冬奥会的举办,为河北与北京之间加强合作联系、促进互动交流,提供了最为直接的平台和渠道。围绕体育产业这一核心,河北将在酒店、餐饮、旅游、媒体、电信、交通、建筑等多方面打通与北京之间的合作互动。


纵观如今的燕赵大地,国家三大核心战略之一——京津冀协同发展布局于此,举世瞩目的体育盛事——2022年北京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花落于此,在众多千载难逢的机遇相互叠加之下,河北的未来尤为可期。


3新时期河北的战略重点


当前,河北地区的发展不仅事关其自身经济、社会、民生的健康发展,更影响着京津冀地区发展的未来与方向。在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京张联合举办2022年冬奥会的大背景下,无论是从政策扶持还是从产业转型等各个角度来看,河北都处在了最佳的发展时机之上。在这个过程中,从河北省自身出发,其应该:


首先,统筹优化省内城市布局,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当前,与长三角较为合理的城市结构等级分布对比来看,河北省整体城市实力较弱,与京津差距过大,使其难以吸纳并承接京津优势资源。因而河北应重点规划并建设一批与世界级城市群相适应的次级中心城市、大城市、中小卫星城市。同时,整合优势资源,集中力量打造区域核心城市,把石家庄培育为京津冀区域发展“第三极”。通过城市建设,达到因应京津、整体布局、科学发展的整体效果。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迅速提高各类城市吸纳本地城镇化人口的能力,另一方面发挥地缘接近的优势,强化城市宜居、生态和服务功能,大幅提高对京津人口的吸引力和容纳力。


河北应重点规划并建设一批城市群


其次,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以战略新兴产业为依托,打造地区优势产业。在京津冀区域内企业整体分布还不够合理,三地间产业梯度差距较大,互动不足。因此河北要发挥资源禀赋和后发优势,积极承接首都产业功能转移和京津科技成果转化,构建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平台,同时优化省内产业分工和布局,改造提升钢铁、石化、装备、汽车、建材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突出打造全国新型工业化重要基地和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建成华北现代制造业基地、北方重要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现代农业先行区。


再者,完善生态涵养保护工作,通过政企合作(PPP模式)推动地区环保事业有序进行。当前,自然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制约了河北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实行绿色发展和完善生态保护是目前摆在河北地方发展面前最为迫切和关键的任务之一。绿色发展不仅仅是一种理念、一句口号,其更需要创新技术的支撑和大量的资金投入。从这方面来看,单纯依靠政府的力量,能达到的效果还相对有限。因而积极引进并吸纳社会资本和企业投入到地区环保建设中来,对于河北来说将会极大地推动生态保护工作的快速发展。


自十八大以来,河北成为习总书记考察最多的省份之一,关于河北发展的定位与思路,总书记在历次讲话中点出了三个关键:


一是“四个加快”,即: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在改革创新、开放合作中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在治理污染、修复生态中加快营造良好人居环境,在脱贫攻坚、推进共享中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


二是“六个扎实”,即:扎实做好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扎实落实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扎实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三是“三个扎扎实实”,即:要扎扎实实推进去产能,要扎扎实实推进脱贫攻坚,要扎扎实实推进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


总结来说,当下的河北应该牢牢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2022北京冬奥会”两个关键战略事件,通过改革创新、污染治理,实现绿色发展和脱贫攻坚两项历史性使命。


编辑:蒋亦鸿

设计:孙月圆

区域大变革

方塘智库区域战略研究中心年度出品,察区域发展之大势,谋区域转型之战略,策区域发展之道路,关心区域新图景,关注中国大变局。

注:本文作者首发于方塘智库,版权所有,转载请获得授权。授权请联系:

聚焦两会(1):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周年丨区域大变革

聚焦两会(2):2017扶贫记:难啃而必须啃的“硬骨头丨区域大变革

聚焦两会(3):“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内陆开放和区域作为丨区域大变革

聚焦两会(4): 2017年特色小镇发展趋势研判丨特色小镇的春天

关于我们

方塘智库秉承 “东方智慧,全球价值”的理念,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库平台。研究领域包括:区域发展战略、文旅产业投资、城市现代治理、新型城镇化等。可搜索微信官方账号 ftzhiku 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